我和我的冬奥|闪电驰骋冬奥,初心烛照冰雪
发文时间:2022-03-31 撰稿人:周凯月、张妍菁、李聪慧、伍俊颖
北京冬奥会已落下帷幕,我国在许多项目上取得了进展性突破。北京冬奥会周期吴老师负责雪车和雪上技巧两支国家队的科研工作,助力两支队伍都取得了历史性进步。所有的光芒都需要在黑夜里沉睡,中国雪车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发展也离不开每一位提灯夜行、孜孜不倦的孤勇者的付出。“我国车撬项目起步较晚,每一点突破都难能可贵。相比钢架雪车,雪车项目的国际竞争更为激烈,作为车撬三项(雪车、雪橇、钢架雪车简称为车撬三项)中速度最快的项目,其对科技的要求更高。”北京冬奥会雪车、钢架雪车终点裁判长吴迎回忆道。
此身寄冰雪,心系雪车忙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在这个雪花纷扬的壬寅虎年,北京冬奥会为围炉团聚的家人献上了一场视觉的盛宴。在屏幕前的我们感受到了冰雪运动的乐趣,亦收获了比拼的感动。在屏幕另一端的冬奥赛场,坚守在比赛现场执裁的吴迎老师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见证了整个北京冬奥会时期雪车雪橇中心从平地到“游龙”的过程,也见证了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竞赛筹备工作从零到一的经历,更见证了中国雪车、钢架雪车从无到有,实现历史突破的成就。“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欣喜在其心头慢慢逸散。
七年如一日的训练,科研团队的助力陪伴和冬奥东道主的优势,钢架雪车这枚铜牌的获得并非机缘巧合,而是自从15年成立钢架雪车队伊始,便许下的诺言。“2015和2016年我们参加了五次雪车和钢架雪车的跨项跨界选材,那时我博士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关注这个项目并参与科研的人寥寥可数,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就投身到这个行业中,刚开始做一些基础的任务,然后循序渐进深入到里面。”吴迎老师与我们分享早年加入雪车科研团队的经历时说道。

吴迎所在团队合照
雪车和钢架雪车的备战时间紧、任务重,唯热爱与责任,可抵岁月漫长。吴迎老师及其科研团队长期跟队参加训练、比赛,及时分析反馈,并借鉴韩国雪车在平昌冬奥会的崛起的事例,设置测试指标,获得一线大量数据。其团队发表了大部分国内雪车和钢架雪车文章,为中国雪车和钢架雪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当疫情的阴霾阻隔了科研团队跟队出国时,为了第一时间处理数据和反馈报告,他在团队里和同学们在一起等到子时国外比赛结束后工作便成了家常便饭。对此,吴迎老师也只是谦逊地回复,“这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现在回忆起来,与同学们一起在团队里工作到很晚的经历也是十分难忘的。”
在“雪游龙”的赛道上恣意驰骋的雪车,仅仅凭借挑战者的一腔孤勇与激情,无法做到速度和技巧上的尽善尽美,其背后是细节的把控和科研的探究与坚持。当中国雪车和钢架雪车的领域还是一片空白时,吴迎老师等科研人员便投身到这片充满未知的领域中,担当起拓荒者的职责,为中国车撬项目崛起探索出未来的方向,这一承诺,便是四年的守望与播种。“因为冬季项目的赛季正好是春节,所以我已经连续四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当小家遇见大家,还是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家里人对我的工作也很支持。”今年春节,吴迎老师仍担当着裁判的职责站在冬奥赛场,用自己的方式守望着这片冰雪之地。


吴迎和雪车
七年磨一剑,一朝露锋芒
尽力不是用于力挽狂澜,而是让每一件小事都近乎完满。中国雪车和雪上技巧取得历史性突破,其背后是长期的付出和每一个细节的打磨。吴迎老师与我们分享道,“这届冬奥会我们很多小众项目都获得了突破,这些突破来之不易,因为面对这些国外强者如云的项目,我们每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值得纪念的。”尤其是吴迎老师负责的男子雪上技巧项目,在欧美国家普及度很高,很多运动员从小便开始了专业技巧的训练,而我国雪上技巧运动员则往往半路出家,训练年限短,北京冬奥会上这支队伍首次突破重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冬奥会资格的历程也更显难能可贵。
北京冬奥赛场上排名榜尾的牙买加四人雪车给吴迎老师留下了很深刻印象:只有坚持下来的人才能走到最后,全年无雪的国度走到终点仍是冬奥赛场上的王者。我国的车撬项目,七年前也是处于这样一片空白时期,经历了七年在黑夜里的摸索和打磨,扎根土地科研,才为今朝的星光铺满了路,为冬奥会上的亮剑鼓足了底气。
七年时间很长,可能是一名年轻体坛小将所有的青春时光;七年的时间很短,短到不足问鼎雪车雪橇速度的巅峰。但是冬奥会赛场的意义,永远不仅仅是夺冠这么简单,而是我们愿意为这个目标坚持下去,付出可以倾尽的所有,无论输赢,不论胜负,敢于拼搏,敢于亮剑。幸运的是,岁月没有辜负这支提灯夜行的团队,而是以最好的姿态,展露了打磨的锋芒。吴迎老师冬奥会后的感悟良多,“在冰雪项目上,我们不仅止步于此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德国队在雪车雪橇项目中十枚金牌揽获九枚令我很震撼。为此在科研上我们还多山要爬,要向其他国家取经学习。”赛场之外,追逐与竞技还在继续,沉淀下来的经验与精神力量也将延续下去。

吴迎被授予“雪上先锋”荣誉旗帜
晨曦剑出鞘,渺渺道且长
北京冬奥会暂告一段,中国冰雪队伍已然出鞘亮相。尽管前路漫漫,但当我们重新踏上旅途时,一定要记得旅途本身的意义。雪车首次获得了冬奥资格和钢架雪车首次获得铜牌的种种看似渺渺,实则是中国雪车雪橇队亮剑冬奥,直指山巅旅途中闪耀的起点,凝结着运动员的汗水和科研人员的心血。中国雪车和钢架雪车队用自身的行动诠释了这个时代勇于拓荒,团结坚持,拼搏突破的体育精神,也向我们传递了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信念。
吴迎老师在与我们分享冬奥感悟时提到:“冬奥赛场上体现的体育精神包含着很多的层面:是体育赛场上追求卓越,争金夺银的‘拼刺刀’精神;是重在参与,团结协作,永不放弃的共赢精神;也是超越自我,超越过去的突破精神。”须弥藏介子,芥子纳须弥。每一片雪花都构成了冬奥卷轴的一部分,冬奥的意义蕴含于这每一片雪花传达出的体育精神。无论是中国雪车和钢架雪车队台前幕后的努力,还是无雪国度牙买加队将雪车推过终点,亦或是一个个鲜明的运动员带给我们的激励和温暖,都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化作星光温暖了我们,给予我们一起向前,一起向未来的勇气与动力。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吴迎老师在中国雪车队和雪上技巧队的科研、裁判工作中都做到了以萤烛末光增辉日月的使命,由金禾娱乐城-金禾娱乐城下载
师生、校友组成的“北体战队”也在冬奥献上了优异答卷。“追求卓越”这四个字于北体的师生而言,不单单是刻在石像上的四个字,而是记在心中的行动指南,贯彻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对于运人的同学来说,参与到更多的体育运动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还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正在隔离中的吴迎老师寄语同学们要贯彻金禾娱乐城-金禾娱乐城下载
的理念,不仅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还要脚踏实地,学以致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的学习重在平常坚持学习积累,将所学与体育实践结合。还要多多参与实验,与老师沟通,才能推动我们快速的进步。”

吴迎携院旗在赛场留念